評論孔子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6.76K

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評論孔子的論文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評論孔子的論文

摘要】孔子以德為首、有教無類、教學相長等教育理念和注重啟發式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對現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現代教育應注重道德教育,提倡全面發展;注重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加強思維能力訓練;注重對教師水平的提升,做到終身學習;注重學生身心發展,建立友好、和諧師生關係。

關鍵詞】孔子;教育思想;主要內容;現代教育;啟示

一、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以德為首,注重道德教育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其非常重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重視對學生完善人格的培養,教學生學會做人。孔子將道德教育作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注重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

以孔子為代表儒家思想,一直倡導個體要具備較為高尚的道德品質,要成為君子、賢人。因此,孔子在其教育活動中,首重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使學生都能夠在道德品質方面有所提升,做一個道德高尚的君子。在平常對學生的考察中,孔子也將學生的道德修養作為重要的衡量依據。

2、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

孔子生活於春秋戰國時期,在孔子之前只有上層社會的弟子才有接受教育的權力和機會,普通老百姓的子女是沒有機會接受教育的,受教育的權利被上層社會所壟斷,被稱之為“學在官府”。

孔子創辦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從此打破了“學在官府”的狀況,使得平常百姓的弟子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機會,並且孔子在招收學生時也並不會因其出身、家境等區別對待。“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悔焉”。[1]大概意思是說只要學生本人有學習的願望,奉送上幾條幹肉作為見面禮就可以成為我的.學生了。孔子認為不論家庭出身,社會地位等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也正是因為如此,孔子招收了大量底層社會的弟子,使得他們都有機會接受教育,並且在這些人之中也出了不少當時社會的精英。

3、在教育方法上,孔子注重啟發式教學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2]”意思是說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到學生想要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要去指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整的表達出來的時候不要去啟發他,如果學生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給他舉例了。

也就是說如果學生本人沒有獲取知識的慾望,則不去啟發、引導,不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不要再給他們舉更多的例子了。孔子非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發揮,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意識,在孔子的執教生涯中,他也能夠很好的將啟發式教學的教育方法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之中。

4、在教學內容上,涉及範圍較廣,注重教育的全面發展

孔子在教學過程中,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具體而言,孔子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禮儀道德、音樂舞蹈、射箭、騎馬、書法以及計算,由此可見孔子教學內容涉及範圍之廣。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都在倡導公民要做君子、聖人、仁人志士,做一個道德高尚的“賢人”,而要做一個道德高尚的“賢人”就必須首先要知書明禮、博學多才,因此孔子在其教學過程中,其教學內容非常廣泛,在各個方面對學生嚴格,力爭使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得到完善,做一個在各個方面都較為完善“賢人”。

儘管有人可能會說,孔子身處於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其教育思想在某種程度上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為其階級統治辯護的;然而,就孔子在教學內容範圍的涵蓋而言,仍然對我們現代教育,尤其是素質教育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5、在師生關係方面,孔子提倡師生平等對話、互相交流,並提出了教學相長的教育理念

孔子與自己的學生關係都非常的要好,作為老師孔子也非常關心學生,他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也關心學生的生活。關於描述孔子與其學生關係的故事在《論語》中多處都有所涉及。

據《論語》載:有學生生病了,孔子自己曾多次探望;另有一次,孔子的一個學生因為意外事件而去世,孔子聽說了這個訊息當場難過地嚎啕大哭。這些都足以看出,孔子作為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另外,在教學上,孔子還提出了教學相長的教育理念。“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是故教學相長也。”[3]意思是說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能夠不斷的發現自己的欠缺之處,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之中,能夠不斷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促使雙方都能夠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孔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我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都產生了較為重大的影響。僅就其教育思想而言,對我國的現代教育的發展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二、孔子教育思想對我國現代教育的啟示

1、注重道德教育,提倡全面發展

孔子在其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視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注重學生道德素質的塑造和培養,反觀現實,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現在教育與孔子首重德育的教育思想相去甚遠。

然而,問題在於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除了學習就沒有其他的事情了嗎?老師和家長一味追求的考試成績真的就那麼重要嗎?在現實面前,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這個社會去認真反思的。在這樣的教育之下出現了一種現象:我們的很多學生,很多孩子成為了“考試的機器”,他們除了學習好,成績好之外,其他各個方面都非常欠缺。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是隻會讀書、考試的“考試機器”。我們必須轉變教育理念,打破傳統“應試教育”的模式,轉向重視學生思想素質、創新能力、獨立自主、健康身心、人際交往等的“素質教育”,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

2、注重對教師水平的提升,做到終身學習

現代社會發展速度飛快,知識更新的速度也在大大加快,這就要求公眾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不斷提升自身水平,更新知識。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時代精神的引領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就必須做到不斷學習、終身學習,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取並掌握前沿知識,進而將其傳授給自己的教育物件。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能夠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關鍵在其教育水平的高低,而教育水平的核心就在於教師水平的高低。21世紀世界各國之間競爭的核心就是人才,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競爭中佔據優勢地位,就必須要擁有一支世界頂尖的人才隊伍,而人才培養的核心就在教育,因此,在世界各國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今天,作為減負人才培養、國家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水平,以“四個面向”要求自己,為我國未來的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4、注重學生身心發展,建立友好、和諧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是否和諧對教育教學活動及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擁有友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輕鬆愉悅,在這樣的氛圍和環境下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學習內容,從而有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另外,師生關係友好、和諧也更有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從而也有利於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師生關係友好、和諧,也能夠使教師在工作中感到輕鬆愉悅,從而以更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於教學活動中,從而也有利於教學水平和效果的提升,同時也更加促進了友好師生關係的進一步鞏固,形成良性迴圈。孔子在其教學活動中與自己學生的關係就非常要好,在各方面如慈父般關心、照顧學生,甚至在學生生病期間親自給學生送藥,自然而然學生對孔子也是非常好的,在孔子晚年日常生活基本也都是學生在照顧,甚至在孔子去世之後學生為其守三年之孝。這些都足以說明師生關係的和諧對教育教學和個體身心發展的重要影響,當然和諧師生關係的建立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因此,包括社會、學校、家庭、教師和學生等的各方力量應該共同努力,為建立友好、和諧的師生關係貢獻自己的力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關係人才的培養質量,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是國家長遠發展的前提與基礎,只有擁有良好的教育才可能擁有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因此,我們應該向孔子學習,轉變教育發展方式,著力發展素質教育,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走教育“內涵式”發展道路,為我國的現代化發展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現代化人才。

TAGS:孔子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