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田園詩論文提綱

才智咖 人氣:2.43W

陶淵明的詩文平易樸實,淳厚有味,語言真切,樸素,簡潔,明確,通俗而精練,深入淺出。在編寫論文的時候要注意把這些陶淵明的詩詞特點理清,那麼寫作的思路就清晰了。

陶淵明的田園詩論文提綱

陶淵明的田園詩論文

內容提要:

中國詩壇,人才輩出,其中“五柳先生”就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他出身在東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家,他的田園詩不多,卻在中國詩歌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厭惡汙濁的官場,絕然躬耕田園,矢志不改。在田園生活中,他領略了田園的美好,民風的淳樸,也嚐盡了生活的艱辛。他還將當時士大夫所不恥的田園風光、勞動生活帶入到詩歌領域,開創了中國詩歌史上田園詩創作的先河。他的田園詩風格自然質樸,體現了自然質樸的創新美、自然淡永的抒情美、意境盎然的形象美、質樸無華的語言美,對後世文學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自然”的風格至今都可稱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幾乎無人能超越其藝術的高峰。

關鍵詞:創新、抒情、形象、語言

學校(院系):*****

班級:*****

學號:*****

中國詩正文:壇,人才輩出。其中“五柳先生”就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他出身在東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家。他就是第一個以田園景色和田園生活為題材,創立了我國古典詩歌田園詩派的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年著名詩人,田園詩派的開創者,別號“五柳先生”。這是作者晚年,時適戰亂頻繁,作者為了潔身自好,歸隱田園,過上自食其力的生活,於是託名“五託先生”,寫《五柳先生傳》來表現他的志趣。陶淵明的田園詩不多,卻在中國詩歌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厭惡汙濁的官場,絕然躬耕田園,矢志不改。在田園生活中,他領略了田園的美好,民風的淳樸,也嚐盡了生活的艱辛。雖他飽受困頓之苦,卻不返官場半步。這種高潔的德操常人難以企及,也震撼著人心。他還將當時士大夫所不恥的田園風光、勞動生活帶入到詩歌領域,開創了中國詩歌史上田園詩創作的先河。

提起陶淵明,人們便會談起他的隱逸和他的田園詩。他的歸隱,絕不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仙蹤難尋,而是真真切切的不願做官,實實在在的躬耕田園。他不僅真正參加了勞動,而且謳歌著田園風光、勞動生活,為詩歌題材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而其自然質樸的風格更為他獲得了“田園詩人”的桂冠,被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鍾嶸語)。我認為,陶淵明的田園詩之所以受到歷代特別是唐宋以來諸多名家的推崇,原因就在於其自然質樸的風格。

一、自然質樸的創新美

陶淵明的詩在生活題材上,在語言錘鍊上,在表現手法上,都具有鮮明的創新性。其田園詩作,繼“風騷”,承“三曹”,開詩壇田園之先河。在《歸園田居》其三中寫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蘇軾與友人讀完此詩,在《書淵明詩》中無限深情的寫道:“覽淵明此詩,相與太息。噫嘻,以夕露沾衣之故,而犯所愧者矣!”勞作的甘苦,通過陶淵明的田園詩,第一次在文人創作中得到歌頌。四十四歲以後,陶淵明連遭不幸,閱歷日深,對衣食和勞動有了更加現實深刻的理解。在《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詩劈面則提出“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可以看出陶淵明高於晉人和文學史上很多優秀作家之處,就在於他以躬耕不懈尋求到了人生的新意境。

他的“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在語言上的通俗、樸素、精練、深情而近似“田家語”的白描手法,都達到了“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的藝術效果。“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的信筆拈來,“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等用質樸語言形象創新性的反映了詩人對勞作的新認識、新感情,蘇軾稱“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語;非餘之世農,亦不能識別此語之妙也。”(《題淵明》)陶淵明的田園詩不煩繩削的佳作,較之晉宋那些窮力追新,極貌寫物,因辭累句疊而損傷了真正自然美的山水詩,給人以清新自然的享受。

二、自然淡永的抒情美

詩的生命是情感,陶淵明的田園詩有對田園寧靜恬淡鄉間生活的寫照:“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對他親躬隴畝則更是自然樸實的抒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農村生活環境較之官場的“雷同毀異,物惡其上”的喧囂傾軋,更使詩人深感田園生活的清淨閒適。在田園勞作中,他也切實找到了和勞動人民“話桑麻”的共同語言:“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移居》其二)仕途痛苦反覆使他清醒看到官場生涯與他“性本愛山丘”的心性是不相容的,“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清人溫汝能說:“陶詩多真趣。”(《陶詩匯評》)這裡點出陶淵明田園詩中那種舒適淡永的一往深情,確實是發自內心的,他對田園之愛於字裡行間真切流出,給人以豐富有韻、回味無窮的美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