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減壓植骨內固定治療腰椎管狹窄18例

才智咖 人氣:6.55K
椎管減壓植骨內固定治療腰椎管狹窄18例 腰椎管狹窄(lumbar spine stenosis,LSS)與脊柱的退變和衰老有密切關係,發病後可以產生脊神經的機械性壓迫,患者早期可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則出現疼痛、肌無力、反射改變甚至癱瘓,影響生活質量。而且本病發病年齡多在60歲以上,往往病人有多系統併發症,手術風險大。下面就我院自2001~2005年對被確診為LSS並手術的18例患者的發病情況、手術方式及術後隨訪、滿意率情況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椎管減壓植骨內固定治療腰椎管狹窄18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齡最小60歲,最大76歲,平均66.5歲。隨訪時間6個月~5年。全部病人均有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步行能力均不超過300m。均有下腰痛,伴腿痛者16例。18例均有神經功能障礙,主要為感覺和運動減退,3例有鞍區部分感覺減退。伴高血壓9例,糖尿病4例,貧血2例,冠心病10例。

1.2 方法 手術採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常規暴露病椎棘突、椎板、關節突和橫突,行椎管和神經根減壓,如行椎間植骨融合則用刮勺刮除椎間盤組織直至終板下骨質,先將切下的椎板和棘突咬碎植入椎間隙,再取髂後上棘帶雙面皮質的自體髂骨嵌在椎間隙內,與椎體後緣相平或略低3mm。按AO/ASIF定位法在兩側椎弓根用USS椎弓根釘固定,如單純減壓則只行橫突間植骨,切口旁另開口放置引流管,術後24h拔除引流管。術中發現狹窄的原因主要為退變關節突增生、黃韌帶肥厚、鈣化及椎間盤突出。18例患者均系兩個以上節段椎間盤退變,其中有1例伴椎弓根狹部斷裂,2例伴退行性滑脫。5例行單側半椎板切除上下相鄰間隙減壓橫突間植骨,13例行全椎板切除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

2 結果

2.1 療效評定標準 優:患者恢復前有的活動度,沒有明顯疼痛,不需要服止痛藥。良:輕度的腰腿痛或基本恢復日常活動,需要服用NSAIDs類藥物止痛。差:仍有較重的腰腿痛,日常活動不能進行。

2.2 治療結果 全部手術均未出現嚴重併發症,無死亡病人。有2例出現硬膜撕裂,1例修補,1例未修補,無神經損傷。平均失血量400ml,做椎間融合內固定者失血較多,平均約1000 ml左右,需在術中及術後輸濃縮紅血球4~8u補充。

主要併發症包括使用鎮痛泵後病人有定向障礙、尿瀦留、睡眠障礙,停用鎮痛泵後上述症狀改善,未出現切口感染、椎間隙感染等。積極與內科醫師協作控制血糖、血壓,及時輸血糾正貧血等,未出現術前預期的各種嚴重併發症。

住院時間為24~38天,與術前準備時間較長有關。半椎板切除者囑病人臥床4~6周,全椎板切除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者臥床8周,佩戴脊柱外固定支具者可提前4周下地,定期隨訪,攝片瞭解植骨融合及內固定變化,3個月後行腰背肌鍛鍊。術後隨訪結果;優14例,良4例。這與術前病人的選擇及術後積極康復有很大關係。

3 討論

LSS是一個進行性的功能性的過程,臨床症狀每個患者可以不一樣,這與壓迫的程度、部位及炎症的'程度和椎間盤突出程度有關。經非手術療法無效,神經症狀較重者需手術減壓,恢復椎管容積,為解除神經及其供應血管壓迫的唯一治療方法[1]。老年人往往伴有較多的心理性疾病,同時老年病人由於衰老、生理功能減退,尤其是合併各種慢性疾病等原因使耐受手術的能力較差,手術風險較高。手術治療需較長時間準備,除常規檢查外需請麻醉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及神經內科會診。積極對合並的慢性病進行干預,穩定病情,提高手術耐受力。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