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如何提高高一物理教學有效性論文

才智咖 人氣:1.1W

高一物理是國中和高中物理學習交替的關鍵時期,由於受到物理教材、學習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容易使得高一學生感到學習困難. 因此,高一物理教師應該在高一學生重視物理課本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創設相關的生活學習情境等方法,將物理課本中的抽象知識具體化,培養他們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以提高高一物理的教學效果.本文對當前高一物理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簡單介紹,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提高高一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提供借鑑.

談談如何提高高一物理教學有效性論文

一、當前高一物理教學的現狀

1. 教學方法傳統,對實驗的重視程度不足由於當前我國教育發展水平的不同,在不少地區,還沒有引入當前發展迅速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而仍在使用著“一支粉筆、一本教材”的單一教學形式. 更在一些地方,由於教學資源的匱乏,教師鑑於學生升學任務的壓力,更是採用普遍不被認可的“填鴨式”教學. 很顯然,在資訊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的教育改革步伐.

2. 對學生個體的發展沒有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現行物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簡單化、絕對化的傾向,太重視標準統一導致迷信權威、思維定勢,不利於創新,同時導致學生負擔過重、興趣喪失,極大地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重視個性發展、加強課程內容的人本主義傾向將是今後我國課程改革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隨著 70 年代人本主義課程理論在西方的興起,“以人為中心”的課程設計的呼聲越來越高,併成為當今課程發展的一個方向.

3. 高一學生對高一物理課程不適應任何學科的新舊知識都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美國現代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指出,在學習中,學生利用原有的概念,即利用儲存在頭腦中的概念、命題等舊知識去學習新的知識,通過新舊知識相互作用,將新知識納入主體認知結構中; 原有認知通過吸收新知識,自身也得到改造和重組. 高一物理是初高中物理學習交替的關鍵時期,初高中物理能否在高一順利銜接,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物理認知結構的形成. 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生新舊知識脫節,就會造成新知識不能納入主體認知結構中,出現學習困難.

二、提高高一物理教學有效性

1. 創設相關的學習情境,使物理抽象知識形象化高一學生剛從國中升入高中,之前一直接觸的都是具象的知識,對抽象的知識不能立刻形成較好的接受能力,因此,在知識的理解上存在著層層困難. 教師如果可以在此時,將抽象的知識通過一些形象化的生活情境進行展示,那麼一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成績提升也可以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在講“力的分解與角度的關係”時,教師如果一味地通過課堂講解,學生可能難以理解這一抽象的問題. 如果教師用繩子和重物來模擬這一場景,那麼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 提高對高一物理教學實驗的重視程度在物理教學中,實驗室必不可少,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如果可以善加利用,一定可以引領高一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識. 因此,由於物理實驗可以形象、直觀地反映物理過程,體現物理規律,是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促進學生課堂內高效聽課的有效手段.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動手來進行物理實驗,不僅可以激發他們對物理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對於尚未適應高中學習的高一學生來說,實驗不僅有利於促進學生獲取知識、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更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避免想當然的認知習慣和思維方法,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和物理模型,從而得出正確的物理規律,促進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3. 培養學習自主探究的興趣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應該在科學的探究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這一原則落實到高一物理教學中,就是對高一物理學習過程和方法的探究,當然,目的還是通過物理過程和方法,深刻掌握科學技能、體會科學方法,重在培養科學精神和研究能力,這為今後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奠定基礎. 與該原則相配套的是,高一物理課本中的很多章節內容,都對探究中所涉及的方法和過程進行了仔細的描述. 這些知識,高一學生完全可以通過相應的方法方式進行知識的重現.

如果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去自主性探究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髮現知識,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能夠加深知識的理解,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綜上所述,高一物理教學在對高中學生的物理學習習慣的形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應該善於把握高一物理學科的特點,儘量採用學生容易理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容易對抽象的知識進行理解,以培養他們對物理模型建設的能力,以最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